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“孙氏传承”糖水铺: “一碗甜蜜”点缀合肥人的四季

2023-05-18 11:58:52来源:合肥在线-江淮晨报

在淮河路步行街西头的绿都商城,几位热爱美食的年轻人带着对他乡饮食文化的包容之心,以及对传统美味与新潮口味“碰撞”的期待,开了间“孙氏传承”糖水铺。他们执着做正宗的“老广味”糖水,选最好的料、坚持老手艺、熬足够火候,再加以“传承不守旧,创新不忘本”的巧思改良,用“一碗甜蜜”点缀合肥人的四季。

好糖水的“秘笈”是优质的顺德水牛奶。

糖水是一系列的中式甜品,包括羹、汤等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一碗糖水开启“甜蜜事业”

中国的“糖水文化”源远流长。唐有“冰莲百合”,宋有“赤豆糖粥”,到了清朝,“酸梅汤”又大行其道。都说糖水是广府人的挚爱,其实身处中原的合肥人也酷爱糖水,一杯奶茶、一碗双皮奶、一盏鸡蛋甜酒酿、一盅杨枝甘露,都是对甜蜜的追逐。

“孙氏传承”的诞生是巧合,也是必然。

毕业后,皖北人葛强和朋友一起到广东闯荡,没过多久,就爱上了这里“叹”早茶“食”糖水的惬意。2016年,葛强和几个同乡回家探亲,顺便到合肥游玩,街头巷尾的甜品店虽说各具特色,却难以觅得正宗广式糖水。他们起了念头,想把“老广味”的糖水引入合肥。

之后,葛强和友人又多次来合肥调研市场,对比之后决定,扎根庐阳老城人气旺盛的淮河路步行街区域,由此开启一番“甜蜜事业”。

他们给糖水铺取名“孙氏传承”,既宣告延承广式糖水传统的坚定,也蕴藏将糖水铺做成百年老店的梦想。

在传承中塑造匠人精神

如何才能煮一碗正宗的“老广味”糖水?虽是外乡人,葛强凭着对“糖水文化”的了解,也有番自己的解读:“选最好的料,坚持老手艺,熬足够火候。”他一直记得以前去糖水铺时,相熟的师傅常常念叨的那句话:“要想做好糖水,就得取材新鲜,制作良心。”后来,这些也成了“孙氏传承”的坚持。

果然,因着食材地道、制作精良、口味出众,“孙氏传承”开业后颇受合肥人欢迎,日日顾客盈门。

糖水看着简单,做起来却工序繁多,颇为复杂。做糖水没有捷径,唯有练到“手熟”“眼熟”,葛强只能日夜勤学苦练。现在,他只要拿着姜搓一搓、闻一闻,就知道能不能用,做各种品类的糖水也都不在话下。几年来,“孙氏传承”因口味正宗不知吸引了多少广府人,有个在合肥求学的顺德女孩曾当着满店的顾客兴奋大赞:“这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!”葛强因此兴奋了好几天。

做好自己、做好糖水,葛强和“孙氏传承”还在路上。

新风味滋养“合肥味道”

“现在这个季节,你们用的是大青芒,还是水仙?”

“老板,今天的姜撞奶较前几天嫩了点,要注意啊!”

“这个牛奶砖,味道好像欠了点,椰蓉放少了吧?”

……

天天坐守店内,葛强时不时会接收到顾客的反馈,固然有些愧然、几分歉意,但也不乏开心与欣慰。

“孙氏传承”刚开张时,广式糖水在合肥还算是新鲜事儿,常有食客好奇地问东问西,葛强和师傅们从不藏私,大方分享每一道美味的食材和做法,甚至还会传授“家庭版”做法。久而久之,不少老客被“培养”成糖水美食家,常从专业的角度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,“顾客是最好的监督员,有了他们,我们的产品品质会更好。”

“孙氏传承”的变与不变,也与食客们息息相关。开业后不久,糖水铺也曾经历过从最初的“狂欢”跌入清冷,葛强本是不明所以,直到无意听见客人聊天才抓到关键——地域差异。也是从那时起,他明白必须了解食客、尊重食客,才能做出有烟火气的食物。

考虑到合肥人的饮食习惯,“孙氏传承”改变了专注糖水的想法,逐渐加入一些广式小吃、广式茶点,很受欢迎;尊重地域不同带来的口味变化,“孙氏传承”在“传统的才是最好的”坚持之上主动改良,通过甜度调整等方法,打造合肥人喜欢又不失本味的广式糖水;传承不代表一成不变的守旧,“孙氏传承”在做好“老广味”的同时,不断探索迎合时代的糖水“新玩法”,开发更多口味,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……

时间一晃,“孙氏传承”已经开业整整六年。六年很短,开业前的忐忑与憧憬至今仍荡漾心头,难以忘怀;六年很长,曾经在店里约会的青涩情侣已步入婚姻殿堂,常被抱到店里的婴童已经可以头头是道地说“糖水经”了。看着新店慢慢变老,葛强无比期待“孙氏传承”挂上老字号牌匾的那一天。

勤勉做事、稳健踏实。从过去到现在,再到未来,“孙氏传承”会坚持这样走下去,将糖水的传承故事一直续写。

合肥通客户端-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靓/文

吴翰林/摄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

[ 相关新闻 ]